• 没有随便的成功,只有长久的努力
    ———我校学子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今年8月份,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正式开赛,我校积极组织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的学生团队参赛,每三人组成一个团队,经过四天三夜的封闭比赛以及后续的“综合测评”  和复测,我校24支参赛队伍共有21组荣获佳奖。其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区级获奖18项,这是我校历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级电子设计大赛获得的最好成绩。  采访当天,记者在物电楼的办公室见到了参赛的学生代表,他们显得有些拘谨。“我们理工科的男生,不太擅长与人交流,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非常优秀的”,物电学院副院长巫钊介绍道,“他们今天所获得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漫长的积累与沉淀所取得的必然成果。”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最后一天的时候我们真的已经累到虚脱了,当计算出极为精准的数据那一刻,兴奋!激动!我说,肯定稳了!”回忆起比赛当天的情形时,李东伟握紧了拳头,讲到关键处,他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  李东伟是物电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7级的学生,他所在的团队在本次大赛中所制作的选题是“模拟电磁曲射炮”,作品获评国家一等奖。经过一段时间的交谈,李东伟一行人逐渐与我们熟络了起来,并主动邀请我们参观他们的实验室。  随后,记者来到了位于综合实训中心六楼的物电学院创新实验基地。实验室里的布置很简单,每间实验室中间摆放着一个大长桌,长桌上摆满了各类电子元件、测量仪器,两边是学生用来学习、做实验的座位。  从6月初开始组队训练,一直到8月份,他们把空余时间都留给了实验基地。这里就像第二个家,即便现在比赛已经结束,但这里依旧是他们最常来的地方。  正值中午,本该是休息时段,实验室里显得“安静而吵闹”,安静的是同学们都在专注于自己手上的学习,没有一个人说话;吵闹的是同学们练习编程敲打键盘的声音。  “来,给你们看一下,这个就是我们的参赛作品”,在摆满各类仪器的实验室里,李东伟打开了桌面上一个贴着 “参赛作品”等封条的纸箱,他兴奋又详细地解说着眼前这个看似 “简单”的装置,“这个是底座,有点难搞,如果底座的高度把控不好,那对焦就很难做到精准……”  从他在讲解作品零件的构成到制作过程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李东伟很热爱机电方面的东西,因为他在解说这些作品时,眼里一直闪烁着光芒。“我觉得我满足了,我选择的这个专业就是我的梦想,而且以后我也想从事IT行业,这个奖让我更相信了自己的能力,还有我的队友们,我们都是因为热爱,然后走到一个团队来的,我们有着同一个目标,我很开心能和他们一起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进!”  “我们所在的基地,管理制度与考勤标准都非常严格,和高三的学习时间是差不多的,没有周末,寒暑假最多只有十天左右,在校的所有空闲时间,几乎都要泡在实验室里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7班的祝伟文,是创新实验室的学生管理员,他所在团队在大赛中获得区级一等奖,“我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节奏了,我能坚持下去,是因为我非常喜欢做这些东西,喜欢便不会觉得它有多枯燥,平时在空闲时间里,如果不来实验室的话,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分秒必争的四天三夜       8月7日7时,选题公布的那一刻,一场长达四天三夜的持久攻坚战就这样在这几间实验室里打响了。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赛制是封闭式的,从选题公布到作品封箱,在这四天三夜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极为珍贵,这四天三夜,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的噩梦。因为那四天三夜,对于每一组参赛团队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废寝忘食。  “那四天,我很少洗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8班的梁立亮说起这事也有点无奈。“回去倒头就睡,时间很紧张,就算是睡觉,也不敢睡太久”,每天清晨,梁立亮在与队友的互相督促下才能勉强爬起来。“犯困了就喝点红牛,提神。”  正说着,身旁的队员递过来一张照片,只见一罐罐的红牛罐子叠得老高,在实验室的桌子旁堆成一个“小山”。“我们都快把校门口小超市的红牛搬空了,喝了不知道有没有用,求个心理安慰,催眠一下自己,精神起来。”  “时间真的非常非常紧张,我们团队光是挑选题就用了一天半的时间。”祝伟文所在的团队接连换了三次选题,才最终敲定了“简易电路特性测试仪”,由于前面花去了太多时间,到后面封箱时,祝伟文所在团队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精准测量了,“遗憾是肯定有的,但只能说,我们尽力了。”所幸,祝伟文所在的团队也获得了区级一等奖的好成绩。  祝伟文带着我们参观了一间间的实验室,为了让我们这些外行人听得懂,他们对作品的制作过程的讲解也大都尽量简单易懂。但是,一份份优秀作品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却是无法用“简单”二字就能概括的。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付出汗水、不忘初心,才能积累成功的力量,蜕变成更好的自己。奋斗的岁月总是如此漫长,但他们却不曾畏难!不善言辞的他们,把热爱、激情凝聚在手上,投入到了手中的实验上。这场持久战,他们坚持了下来并且打赢了,因为他们懂得,在时间的长河里自我沉淀,才能成就往后岁月中耀眼灿烂的光!

  • 别样的开学礼:一首《玉师欢迎你》送给你

      “曾经无数次呼唤着你的名字,今天你终于姗姗来迟,挂榜山桂花飘香,天南湖喜结涟漪,我们一起欢迎你……”9月9日上午,我校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隆重举行,来自音乐舞蹈学院的老生代表们为2019级新生倾情演唱了一首校园歌曲———《玉师欢迎你》,表达玉师人对2019级新生的欢迎和期待,希望他们尽快融入玉师大家庭,一起追梦新时代,一起书写玉师新传奇!  近年来,我校全力推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精心打造了“一山三林三湖三广场”校园十大文化景点,接连创作出校园歌曲《再见,挂榜山》《玉师版南山南》等特色文化传播载体。它们记录着玉师的美好记忆,承载着玉师的文化底蕴,也代表着玉师人对母校浓浓的爱。今年夏日,为进一步打造更多蕴含玉师深厚底蕴的文化标识,这首励志暖心校园歌曲《玉师欢迎你》应运而生。  《玉师欢迎你》是由我校校长王卓华、教务处处长黄健云共同作词,我校音乐舞蹈学院教师陈杭作曲。经过近半个多月的时间不断磨合与改进,这首原创校园歌曲才终于赶在开学典礼上得以首次公开演唱。  “厚德博学,我们的使命,知行合一,我们的印记……”,一首《玉师欢迎你》,将奋进新时代与玉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元素融合在一起,从歌词到旋律,青春励志而又暖心浪漫。在音舞学院老生们的动情演唱下,这首歌给新生带去了温暖,带去了力量,不断激励着玉师人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互相鼓励,共同奋斗,坚信前方的道路注定光明。  表演结束后,黄健云处长深有感触地说:“今天的首次表演总体很不错,我们希望这首歌能给新生们带去温暖,以温暖感动学生,以感动引领学生。我们希望通过打造更多别样的文化传播载体,增强同学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进一步激励他们关爱同学,敬爱老师,热爱我们的校园。”  “学校非常用心,在开学典礼上听到《玉师欢迎你》这首歌真的很感动,歌词也很暖心。对于未来,我们会不断努力精进自己,改进不足,争做一名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文学与传媒学院2019级新生陈红媚说道。  “玉林师范学院将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里,有青春,有梦想,有故事,有温度,更有爱……”王卓华校长在典礼上进行了主题为《在玉师这个爱的大家庭里做一个有高尚追求的人》的激情演讲,激励2019级新生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演讲的最后,王校长也引用了《玉师欢迎你》中的几句歌词作为结束语,表达对新生的欢迎与期待:“走进玉师,我们不分彼此;不忘初心,我们一起书写传奇!有梦想,就能创造奇迹!”

  • 大学生应树立理性消费观

      九月正值开学季,一条“大一每月多少生活费合适”的话题悄悄地爬上了热搜。起因是某高校一名大一女生在网络上发帖求助,认为自己一个月2000元生活费根本不够用,月底只能去吃食堂,还提到“同宿舍的我感觉舍友都挺有钱的,用的也都是好的”,她希望母亲每月能给自己4500元的生活费,但遭到了母亲的拒绝。  开学季,生活费成了不可避免的话题。步入大学独立生活后,日常的开销确实要比高中大了很多,但只要不盲目攀比,学会合理消费,2000元的生活费其实也绰绰有余。虽然家庭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每个人消费观念的差异,但理性消费确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树立的正确观念。未拥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更应该学会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也随之改变,支付宝“花呗”付款给予了习惯超前消费的人群很大的便利,“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但一不留神就会陷入过度超前消费的“无底洞”难以脱身。走进大学,我们已是一名成年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做一些兼职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在补贴生活的同时也能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

  • 陪你过中秋的,
    不仅仅有月亮

      9月13日中秋节,玉师校园里格外热闹,走在校道上可以看见同学们成群结队从校外归来;借着篮球场上微弱的灯光,班助组织新生们开展着中秋节的特别活动;大田径场上灯光闪耀,草地上新生围坐在一起赏月庆中秋。  今年,2019级新生刚刚入学,就迎来了中秋佳节。他们第一次远离家乡,没能与家人团圆,而是在玉师与一群新朋友、新同学一起度过中秋佳节。  中秋节前夕,学校在至善楼创吧举行了温馨的 “欢度中秋,共话成长”2019级新生代表中秋慰问座谈会,学校领导为新生代表们送上节日的祝福与问候。也正是这次慰问,让新生们感受到了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以及学校领导对新生们在日后的期待。数学与应用数学2019(2)班刘青练是当天参加座谈会的新生代表之一,她觉得自己很幸福,在玉师这个新环境里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学校领导很亲切,虽然中秋节没能回家跟家人团聚,不过还可以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过中秋,也没什么遗憾了。”  “现在用手机和家人联系是很方便的,我经常用微信和父母联系,所以也不会特别想家。”刘青练说道。随着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离家在外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微信视频随时与家人面对面聊天,以减轻他们的思家之情。  化学工程与工艺2019班的陈丹婷说:“今天早上我和班助师姐一起去采购晚会的水果,下午进行了‘新生杯’篮球训练,晚上还要去布置会场,和小伙伴们排练中秋活动的节目,虽然很累,但这个中秋节过得非常开心!”  法学2019(1)班的宁雨表示这个中秋过得很幸福,“有这么多的人陪着我,我就不会为中秋节不能回家而感到失落了。特别是大家一起包饺子的时候,我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班上的新同学,更快地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真的很开心。”  为了庆祝中秋节,很多新生班级都选择了班级联谊的方式。汉语言文学2019(1)班和2019(4)班的同学联合举行了小型的中秋晚会。这次活动,拉近了两个班级之间的距离。“上大学的第一个中秋,让我印象很深刻。”汉语言文学2019(1)班的周华丽说,“即使不能回家和家人过中秋,但是有老师、师兄师姐还有同学们的陪伴,他们的热情,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来自东南亚国家的2019级留学生们今年刚来到学校,就遇上了我国的传统节目――中秋节。“中秋节的寓意很好,”来自柬埔寨的新同学莫尼说道,“我看到校园里有同学在表演节目,很热闹,中国的老师和同学还给我们送来了月饼。”他说着,还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了中秋节收到的月饼。符林兴来玉师留学已经三年了,同样是来自柬埔寨的他为莫尼介绍了中秋节的相关习俗。留学生们也入乡随俗,聚会、赏月、吃月饼,一同在玉师过上了难忘愉快的中秋节。  在玉师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对于新生而言,这不仅是一个新的开始,更是一个新的征程。在玉师,陪伴他们过中秋的,不仅仅有月亮,还有老师、同学,未来四年的学习生活,他们也将一路携手,不会孤单。

  • 这一程,他们带你看韩国———我校学子赴韩进行文化交流与学习

      山一程,水一程,每走过一段路程,总会收获一些芬芳。7月17日,我校36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师生在科研处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韩国全州大学开展了为期15天的交流学习活动,感受一个远在海外的世界。这是一趟美妙的旅程,通过对韩国的语言、人文、饮食、科技与环保等方面的交流学习,大家都有了丰富的收获。Part1:学习韩语       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更好地入乡随俗,从它的语言入手最适合不过了。为期一周的韩语课程本以为只是个单纯学习语言的课堂,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很有魔力的场所。课堂上,同学们采用小组合作式进行学习,并按照组别来调整座位。韩语教学老师授课的方式趣味有效,借助肢体语言、画图、拟声词、图片和实物等来传递信息,让大家的学习变得愉悦而高效。教育与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李依静感慨道:“韩语老师拥有独特的教学魅力,她们完全掌控着课堂的节奏和氛围,能做到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跨语言教学都能做得如此之好,我身为未来的人民教师,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不努力呢?”  学习完相关内容后,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玩游戏,有小组合作互相比赛,有数字游戏,还有唱歌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家增进了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也巩固了所学知识,每天的课程就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结束。Part2:感受人文      十五天的日子里,同学们所去的地方和接触到的人都让他们感受到了韩国浓厚的人文风情。韩国素有“礼仪之国”的称号,崇尚儒教、尊重长老,这样的礼仪文化也让我校学子有很深的感触。不管是在校园还是公共服务场所接触到的接待人员,都是非常的热情大方,即使是食堂里遇到的服务人员也都是笑脸相迎,学生与教师见面时,也总是热情问候。  其中,同学们还去到了全州韩屋村和韩国的“三礼文化艺术村”进行观光。在全州韩屋村,大家参观了传统建筑,品尝了特色小吃,还穿上了朝鲜传统服装,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学习自朝鲜时期至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在三礼文化艺术村看到了活字印刷术,每个人都觉得十分的自豪,因为这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发明,这一刻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每一个在场的玉师学子都能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Part3:体验饮食      “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吃”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性情。在体验饮食文化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体验了地道的韩式料理,还品尝到了许多韩国传统美食,认识和了解了韩国各式各样的饮食文化。其中,让他们印象较为深刻的是韩国的酱文化与泡菜。  在韩国的饮食文化中,酱的地位至关重要。韩国人常说:“酱做得味道好坏关乎家运兴衰。”为了进一步感受韩国的饮食文化,大家特地去到了大酱生产基地———淳昌郡,亲身体验大酱、韩国农家菜以及泡菜等食物的制作过程,并认真学习泡菜的历史与种类,了解饮食背后的人文背景。旅程中有美妙的回忆,品尝美食之外,大家也从饮食中学习到许多深厚的文化知识。  Part4:了解科技与环保       7月28日,我校交流团参观了韩国国家科学博物馆。同学们深刻地了解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与大韩民国的物产丰富、科技发达,更为重要的是,在参观未来科技馆后,大家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环保是现代社会的主题,不管对于一个国家还是对于个人来说都极为重要。韩国在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问题上十分重视。生物与制药学院学生李家任观察到,在韩国,无论是在学校的校园里,还是城市的道路上,都很少看到碎纸、果皮等生活垃圾;在有垃圾桶的地方也能明显地看到有不同的分隔区域,那是垃圾分类的明显标志。这样的所见所闻让大家受益匪浅,同时也让他们对自己的环保意识与垃圾分类习惯进行了深深的思考。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次交流学习让同学们全方位体验和了解了韩国文化,进一步拓展了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专业实践能力。这充实的十五天里,他们在所见所闻中思考,万里路归来,收获满程芬芳。